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首次提出 “建设质量强国”的目标任务,国家质检总局启动“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随后,我市出台《关于开展质量强市活动的意见》,全力推进质量强市各项工作。目前,我市已成功获准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成为全省唯一获得该创建资格的地级市,全国首批25家创建城市之一(详见今日A04版)。
诚如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所言,拿到创建资格,这是国家和省对东莞制造、东莞质量的充分肯定,更是对东莞开拓创新、闯出质量发展新路子能力的充分信任。确实,相比其他的城市荣誉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不仅是一块代表信誉和形象的金字招牌,而且也最能让全体市民从中直接受益。对企业,对城市,对市民,必将是一举多得。
对企业而言,质量意味着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大竞争力;对城市而言,无论是“东莞制造”还是“东莞创造”,都需要有质量作为坚实基础;而对公众而言,质量不仅对应着消费体验和生活品质,很多时候更直接意味着生命健康——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领域爆发的安全事故实在数不胜数,人们成天在为“还有什么能吃”而苦恼,这恐怕也是国务院制定质量发展纲要的最直接触因之一。
最近,“国民床单”、“国民脸盆”之类在网上引发一阵怀旧风,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人们普遍感慨,现在的产品质量大不如前,建楼楼倒,建桥桥塌,产品里该有的东西没有,不该有的东西却躲都躲不开……与此同时,我们出口的商品却大多质量很高,比如食品出口,与国内动辄就出食品安全事故不同,出口食品哪怕是在国际上最严格的标准体系下,合格率也始终高达90%以上,于是有一种说法叫“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只要标准完善、监管到位、质检尽责、处罚严厉,我们的产品质量一样能够很高,这完全不是什么技术问题,而纯粹只是道德滑坡与制度缺漏的问题。所谓“文明的制度约束人性,落后的制度放纵人性”,太阳底下,大家都是“长着同样屁股的猴子”,暴利诱惑之下的人性弱点总是趋同的。仅把希望寄托在诚信建设和行业自律上,是靠不住的。
高质量的商品固然是生产出来的,但更是严密监管出来的。唯有生产销售全过程始终处在严密的监管之下,才能够有质量合格的商品和诚信负责的商家。所以,东莞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成功的秘诀也许就在于:监管,监管,再监管。当然,要监管首先要有严格的质检标准和先进的检测技术,否则,某些商品可能会像地沟油一样经得起官方检验,却绝对经不起媒体的曝光。此外,还应该有严厉的惩罚细则和接受公众举报的机制。
总而言之,质量强市是东莞转型路上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这既是发展大计,也是民生工程。当我们把这件大事做好,未来将长期从中受益的,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长久活力,也是品质生活的民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