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江门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 >> 首页 >> 正文

质检总局十大措施保障消费品质量安全

更新时间:2014/6/18 8:54:05
作者:徐远官,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徐远官) 据质检总局官网17日消息,为保障消费安全,净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质检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质检总局将加大召回力度,约谈问题企业,建立消费品质量失信“黑名单”,加快构建“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机制,鼓励揭露质量安全问题,曝光质量违法行为。

    消费品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消费品质量安全事关消费者切身利益,事关民生安全,事关消费增长。根据意见,为全面提升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保障消费安全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质检总局将采取突出监管重点、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推动电子商务质量监管等十大措施保障消费品质量。

    (一)突出监管重点。制定消费品重点监管目录,明确重点监管对象。完善舆情监测、伤害监测、消费者质量投诉等信息采集体系,逐步建立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清单,明确重点监管内容。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引导消费者积极参与,把社会需求强烈、民意要求高的消费品纳入监管计划。突出消费热点,注重抓好儿童用品、家用电器、汽车及电子商务产品等监管。

    (二)创新监管方式。增加市场抽样比重,加快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市场反溯监管机制。大力开展风险监测,强化风险评估,努力实现质量安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在监督抽查中灵活使用抽样产品不合格率,突出发现质量问题的功能定位。深化监督结果运用,针对消费者关心的质量指标开展比对分析,有效引导消费选择。探索承检机构竞争性选择机制,在监管工作中试行购买第三方检测认证服务。开展企业质量自我声明试点工作,鼓励企业主动接受消费者、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的监督。

    (三)加大监管力度。增加消费品抽查比重,国家和省级监督抽查中消费品的种类、企业和批次数均要占到各自总量的50%以上。风险监测产品中消费品要占到80%以上。逐步将消费品生产企业纳入分类监管范围,落实对企业的差别化监管措施。严格执行强制性认证和生产许可等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证后监管,对不能保证质量安全或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消费品生产企业实施退出机制。

    (四)强化问题处置。建立国内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快速预警系统,搭建监管信息互通平台,实现监管联动。公布抽查结果,发布风险警示和消费提示,加大召回力度,约谈问题企业,建立消费品质量失信“黑名单”。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深入开展消费品“质检利剑”专项执法行动,严查彻办消费品质量违法大案要案,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严厉打击消费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五)推动电子商务质量监管。加快构建“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完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测和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对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实施“云监管”,为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质量控制提供“云服务”。以网上热销、投诉较多的大众消费品为重点,组织开展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深入开展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着力指导和帮助电商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六)实施质量提升。强化上下联动、内外联合,形成质量提升行动合力。联合相关部门制定质量提升激励政策,引导企业走质量发展之路。召开消费品质量分析会,联合行业、企业及检测认证机构共同查找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开展区域质量整治,推动地方政府综合施策,集中解决区域性质量问题。培育一批消费品质量提升示范项目,推动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带动消费品整体质量水平提高,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七)完善救济制度。畅通消费者申诉举报渠道,完善12365投诉举报热线政策咨询、消费维权、纠纷调解等功能。加强和规范消费品质量仲裁检验和质量鉴定工作,发挥质检系统技术优势,为处置质量纠纷、维护消费者权益提供科学、权威的技术支撑。探索消费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机制。

    (八)夯实监管基础。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状况调查,摸清生产企业底数,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完善质量诚信体系。组织开展消费品安全标准“筑篱”行动,健全消费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消费品安全法》立法进程,研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完善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基础理论研究,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践。

    (九)开展检验检测服务。在“3·15”“质量月”等活动期间,广泛开展便民检验检测活动。针对老人、儿童、学生等特殊消费群体,组织开展检验检测服务以及消费品质量安全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等活动。及时梳理检验检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发布消费提示,引导消费者正确合理选购产品。加强消费品生产聚集区公共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对中小企业检验检测认证的便利化服务能力。

    (十)构建共治格局。发挥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为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从不同环节、不同角度凝聚监管合力。发挥行业协会的自我管理作用,倡导行业自律,促进行业规范。发挥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鼓励揭露质量安全问题,曝光质量违法行为。发挥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选择和监督作用,以理性消费、科学消费推动质量优胜劣汰。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保障消费品质量安全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