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江门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 >> 首页 >> 正文

中国国门时报评论员文章:坚定不移走质量强国之路

更新时间:2014/9/17 8:46:16
作者:佚名,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坚定不移走质量强国之路

本报评论员

    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中,有一个词汇,理应彪炳史册;在当代中国转型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有一个词汇,愈加璀璨夺目。

    质量,穿越历史。从结绳记事到流沙计时,从“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创举“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到如今“质量首席建筑师”约瑟夫·朱兰的预言:“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从地老天荒的远古走来,穿越历史的漫漫长路,古老而年轻,质朴而华贵。在人类生存繁衍的长河中,始终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始终散发着独有的魅力。

    质量,跨越国界。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四项原则,戴明的PDCA循环概念,石川馨的“质量圈”,刘源张的质量科学与质量工程研究,程虹的宏观质量管理研究……都是人类探索质量的共同财富。“中国质量”、“德国质量”、“美国质量”、“日本质量”、“韩国质量”……无不凝结着人类对于质量的不懈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柏林时指出:“中国速度和德国质量的联手,将为中欧乃至世界经济创造巨大增长空间”。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人,让“世界质量”走进国门,让“中国质量”走向世界,把守“质量国门”,守护“国门质量”,是质量的倡导者、推介者、提升者、护航者。

    质量,引擎发展。在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哈格里斯夫发明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后期涌动的科学管理,催生了第一个质量管理员。曾几何时,德国还是一个生产力低下的落后国家,20世纪50年代,他们实施“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质量政策,令德国制造业在战后迅速崛起。2008年,当英国首相布莱尔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讨教:为什么你们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最小?默克尔的回答是:“德国制造”。20世纪60年代,日本提出“质量救国”战略,创造出5S、精益管理、QC小组等质量管理模式,产生了一大批质量大师和丰田、索尼等世界级品牌,有力支撑了日本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美国“世界第一”地位受到世界高质量产品冲击,美国通过实施《质量提高促进法》,在全国开展强化质量意识运动,批准设立国家质量奖,在汽车、半导体等多个产业领域重夺世界第一宝座。

    新中国的历史,是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的历史,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质量、追求质量、为提高质量而奋发图强的历史。

    毛主席指出:“数量不可不讲,质量要放在第一位。”

    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造我们中国自己的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

    江泽民同志提出:“质量第一,是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一个长期战略方针。”

    胡锦涛同志告诫:“如果增长粗放和产品质量不高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总有一天会引发系统性经济风险,甚至会引发信用危机和社会动荡,反过来影响发展进程。”

    党的十八大突出强调“将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质量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指出要加快“三个转变”——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质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形象所在,一个民族的素质、精神所在;质量工作,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民族命运;加强质量工作,是民族振兴之道、国家强盛之举。

    雅克·德洛尔有一句振聋发聩的名句:“我们必须为质量而战”。约瑟夫·朱兰的话更令人警醒:“质量将成为和平占领市场的有力武器”。不见硝烟,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攻城拔寨,是质量。

    质量,企业振兴之臬圭,国家崛起之基石。抓质量,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抓质量,必须耳聪目明,抓住关键。

    抓质量,要落到实处。“质量强国”的口号既要叫响,更要抓实。既要“喊号子”,更要“甩膀子”;既要“坐而论道”,更要奋发有为。要真正搞清楚质量是什么、抓什么、怎么抓,不能炒作概念,不得心虚气躁,不可凌空蹈虚,必须务实推进,狠抓落实。

    抓质量,要形成共治。质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贯穿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凝聚社会力量,形成质量共治,是质量工作的基本遵循,也是今年“质量月”活动的重要目标。质量强国,人人有责,要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人人监督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

    抓质量,要突出创新。“苹果”打垮了苦心经营多年的诺基亚,挤压了摩托罗拉,制约了三星,再次告诉我们,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是制胜的法宝。苹果成功究竟靠什么?毫无疑问是质量、是集成创新。花样固然重要,终归质量第一,而以创新引领和铸就的质量,卓尔不群。苹果,就是“和平占领市场”的生动写照。

    抓质量,要强化监管。一段时间以来,有人把质量问题完全归咎于政府监管部门,有人把政府监管与建设服务型政府对立起来,极端者甚至认为服务型政府就是不需要监管,应该把一切权力都交由市场选择,这实际上是“无政府主义”新的表现形式。在中国,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抓产品质量安全,就要加快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能转变,既要在监管中推进服务,又要在服务中加强监管,以强有力的监管为全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抓质量,要敢出重拳。当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说过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放任假冒伪劣,国家就没有希望”。质量专家刘源张曾说:“缺乏诚信和认真,是中国质量问题的癌症”。面对质量违法屡禁不止、假冒伪劣打而不绝的严峻现实,必须始终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一方面,滴水穿石,久久为功,不断推动全社会道德诚信建设;另一方面,用重典,下猛药,对质量违法行为痛下狠手,决不能听之任之、心慈手软。

    早在1996年,国家《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年)》就开宗明义,鲜明提出:质量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质量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德国人总结说,哲学思维,严谨作风,良好教育,规则意识,契约精神,是德国质量的五大基石。质检人,站位要更高,视野要更远,思考质量内涵,把握质量规律,一手抓综合质量管理,一手抓质量文化传播,如饥似渴地钻研质量管理精髓,脚踏实地地推动质量发展创新,理直气壮地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日积月累地夯实质量诚信根基。

    质量,应当成为一种信仰。人民有信仰,国家就有希望;国家有信仰,人民就有心气。

    质量,应当成为一种道德。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天行健,地势坤,以自强不息,以厚德载物。

    22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这个支点,就是“重心”理论,就是杠杆原理。

    抚今追昔,我们深思,今天撬动地球的这个“支点”,是否可以认定为“质量”?

    质量救国,质量兴国,质量立国,质量强国。

    让追求质量成为一种民族精神,让质量强国成为一种价值取向。《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