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江门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 >> 首页 >> 正文

广东茂名市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更新时间:2010/6/1 18:01:00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

几分田也能奔小康

  广东茂名市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人多地少,几分田里怎么奔小康?这是广东茂名市460万农业人口在25.8万公顷耕地上受土地资源限制的现状。

   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茂名市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切入点,通过创建59个国家、省、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使全市农业逐步实现了由习惯性农业向标准化农业转变;由数量农业向质量农业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转变,为全市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在茂名采访,有两个没想到。一没想到茂名的农业总量如此之大。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盛产荔枝、龙眼、香蕉等水果,去年总产量达222万吨,这里也是广东省最大的蔬菜、粮食等生产基地;二没想到茂名的农业标准示范带动作用如此之大。去年,全市示范区辐射带动60多万农户共200多万人,使13.5万公顷的耕地面积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产值达50.4亿元。

   作为一个农业大市,茂名是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升级的呢?

   通过高州市柏桥村荔枝农业标准化的示范带动,茂名市质监和农业部门用农业标准化改变了柏桥村祖祖辈辈种植和管理荔枝的方式,在农业标准化的指引下,将育苗、种植、施肥等标准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管理中。柏桥村实现了荔枝大丰收,农民增加了收入。

   柏桥村荔枝农业标准化的成功示范,带来的不仅是种植方式的改变,更多的是观念上的更新,该市农业标准化工作也由点到面逐步开展起来。

   通过农业标准化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必须尽快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为此,农业部门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在109个村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目前,已接受培训的农民已达4360人,大都掌握了12门农业实用生产技术,不仅成为各示范区的农业生产土专家,而且成为走村串乡的生产种植能手和致富带头人。

   值得关注的是,质监与农林牧渔部门携手合作,通过示范区建设,在标准的指引下,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的全面升级。

   该市紧紧抓住龙头企业的作用,推动习惯性农业向标准化农业转变。用公司+标准+农户的方式,把千家万户农民与龙头企业捆绑在一起,从生产源头开始,用标准规范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信宜市山地鸡养殖示范区按标准要求,从鸡苗、饲料、防疫、管理、销售实行五统一。目前,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200多户,养殖量达1300万只,产值达4.5亿元。

   该市紧紧围绕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推动农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在推广示范区过程中,将农产品绿色质量安全标准技术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围绕农产品安全,各示范区将无公害和绿色指标贯穿于40多个农业、林业、养殖业等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高州市国家级荔枝示范区,按照标准化对无公害产品要求,生产过程中施肥、浇水、打药,以及加工、包装、运输等实施全过程监控,荔枝种植面积达4.6万公顷,产量13万吨,产值6.4亿元,比建立标准化示范区前的1995年增长了46%203%48.8%

   该市把科技兴农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推动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转变。质监和农业部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体系和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在发展科技农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茂南区甜玉米通过示范区建设和推广,从整地、选种到播种、管理、收获全程采取标准化生产,甜玉米单产突破了770公斤,比标准化种植前平均单产提高了23.6%,实现增收214万元。

   目前,茂名市已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标准体系,先后制定了荔枝、龙眼、香蕉等大宗农产品和特色水果等63项农业地方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粮食和经济作物、畜牧和水产业、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农业基础管理等多个领域,初步形成了以国家标准为主体和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相配套的农业标准体系,使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基本做到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

   农业标准化为茂名农业发展带来了深刻变革,该市正在努力探索一条向现代农业大市嬗变的升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