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装质量痼疾缘何难除
甲醛、pH值、色牢度不合格等问题仍然存在
童装质量是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除了款式、颜色,家长也应该对童装的标签标识有所了解。图为某童装品 牌2011/2012秋冬童装流行趋势发布会作品。
不久前,广州市消委会公布了儿童和婴幼儿服装比较试验的检测结果,在总共50批次样品中检测项目完全符合标准要求的仅有28批次,符合率为56%。如此高比例的不合格率,着实让消费者对市场中的儿童和婴幼儿服装质量产生质疑。
服装被业内人士称为人体的“第二皮肤”,其质量安全关乎人体健康,而近年来,有关服装质量的问题却屡屡见诸报端,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老三样”总不过关
从近些年国家质检总局对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抽查结果来看,产品合格率总体上虽有所提升,但甲醛含量超标、pH值超标、色牢度问题突出等几个关键项目却屡次成为导致童装不合格的“罪魁祸首”,而广州市此次抽查结果所曝出的问题再次指向这“老三样”。
据中国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郑宇英介绍,市场上流通的服装必须符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18401》中的指标规定。服装产品的pH值过高或过低,均有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或感染,使皮肤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而此次抽检结果显示,共有3批次样品pH值超标,且全部偏碱性。其中佛山市顺德区生力制衣有限公司生产的金锁匙女童针织长袖衫检出最高检测值9.7。
甲醛含量超标则会刺激儿童的呼吸道和皮肤黏膜,可能造成对呼吸系统的伤害,并引发各类炎症。抽检结果显示,标称深圳市岁孚服装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商标为“安奈儿”批号AB131408的长袖翻领T恤,甲醛含量超标4倍。
此外,耐摩擦和耐光色牢度项目分别有3批次和6批次产品被检不合格,11批次样品不符合纤维成分含量的标准要求。据介绍,染色牢度差的服装碰到水、汗渍、以及儿童的唾液,或物理摩擦时,染料容易脱落和褪色,影响美观,且脱落的染料分子或重金属离子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检测还发现有部分产品涉嫌偷工减料或弄虚作假,共有11批次样品不符合纤维成分含量标准要求。
都是助剂惹的祸
pH值、甲醛含量、色牢度等问题作为服装产品最为常见的安全隐患,究竟是缘何产生的呢?据国家纤维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秦言华介绍,服装的质量问题主要产生于纱线、布料、辅料的染色及印绣花和洗水等化学操作环节;至于成衣制作环节,如果只是进行简单的物理性裁剪加工,则只会影响服装的外观和舒适度,不会对服装质量产生影响。
秦言华表示,为了达到一定的着色、整理效果,服装在染色、洗水等操作环节需要添加一些助剂。由于助剂中含有化学成分,所以导致了甲醛、pH值、色牢度等问题的发生。以甲醛为例,由于童装多用纯棉布料缝制,而纯棉布料不易定型,为了让衣物显得美观,就需要通过助剂对服装造型加以固定。而甲醛作为助剂的一种,不仅价格低廉,还能够起到防皱、防缩、阻燃的作用,并且能保持印花、染色的耐久性,所以深受制衣商的偏爱。
根据国家的纺织品质检标准规定,硫化染料、偶氮、甲醛等非环保类助剂是禁止用于纺织品上面的。但是,一些厂商为了节省成本,并没有遵守这一规定,而且在使用甲醛等助剂之后,也没有通过后期整理将其去除干净,进而导致甲醛超标、pH值超标等问题的发生。
“出现这些问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些小型服装企业缺乏质量检测意识,对于购进的原辅料没用依据童装标准要求送到相关部门进行质量检查,而自己又缺乏必要的检验和控制手段。”秦言华表示,如此一来,面料厂生产的面料本身就不合格,如果服装企业再进行二次染色、定型加工,并且“重蹈覆辙”,出现的质量问题就会纠缠不清、难以界定。
行业面临监管难题
其实,儿童和婴幼儿服装中所出现的问题还与我国服装行业的行业现状有关。据国内婴童营销专家杜凤林介绍,国内婴幼儿行业近几年发展很快,市场规模每年都以30%到40%的速度增长。据2011年业内不完全统计,婴幼儿行业(包括婴幼儿的衣食住行玩学教)的规模已经达到1万亿元。但是在增长的同时,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奶粉、婴儿床、儿童玩具等领域的问题频发。婴幼儿服装与其他品类一样,也处于一个低质低价,靠打价格战求生存的阶段。
杜凤林表示,婴幼儿服装行业的门槛很低,监管困难,许多都是家庭式的小作坊,买些布、搞几台缝纫机,就可以开工了。这些企业对于面、辅料选择方面缺乏控制和检测手段,对于研发、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意识薄弱。与此同时,由于成本问题,很多小企业基本不对产品进行送检、或者只做外观检测,至于安全性、各化学指标、内在质量更是无从说起。
服装每天都与人体亲密接触,其安全性和食品几乎同等重要,然而绝大部分人购买服装的时候只关注衣服的面料、款式、做工等,而最关键的安全性却往往被忽略。对此,业内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儿童及婴幼儿服装的时候,要注意商品的标示是否齐全;闻一下有没有令人不舒服的异味;尽量选购浅颜色的服装,少购买涂料印花的产品。《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