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4日是第43届世界标准日。今年的主题是“减损耗,增收益——标准提高效率”。这一主题直观阐述了在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标准对于减少损耗、提升效率,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标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已成为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召开专题会议,下发重要文件,发布实施《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二五”规划》,把标准化工作纳入《广东省市厅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全力推进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12年6月,我省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542项、国家标准2850项、行业标准2209项、地方标准1056项。在1056项地方标准中,涉及节能环保标准97项,占总数的9.2%。落户广东的国际TC/SC/WG 4个,国家TC/SC/WG 154个,排名全国第三;批准成立(筹建)省级TC 91个,位居全国第一;组建标准联盟组织109个,制定实施联盟标准322项,数量和技术水平均居全国首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体系规划和实施工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去年以来,省质监局联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研制并发布了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电动汽车和LED照明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目前已下达地方标准立项141项,为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广东已经进入了新旧发展模式交替的关键时期。以标准为核心内容的质量竞争已经成为市场竞争主要形式,提高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此,全省上下正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核心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推进核心任务过程中,标准是不可替代的措施和基本手段,这是由标准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这里的最佳就有损耗最低、效率和效益最大化之意。从保障质量安全角度看,质量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建设幸福广东的基本要求,而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合格与否的依据。朱小丹省长今年5月29日在全省质量强省工作暨2011年度省政府质量奖表彰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坚持把标准化作为质量强省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从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入手,着力提高标准化水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角度看,汪洋书记在谈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多次“点将”要发挥技术标准的门槛和导向作用,既“防止拣到篮里都是菜”,又明确指引了产业发展路径。从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角度看,只有通过标准提供的统一平台,才能使自主创新成果迅速、快捷地形成生产力,从而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的来看,标准化在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质量安全、推动科技创新、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
提高效益是我省“十二五”期间标准化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要求,“减损耗,增收益——标准提高效率”的内涵与此是一致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全面提升标准化工作的质量效益,总体思路就是要突出抓好标准化的架构体系、标准化实施的职能体系、标准化职能落实的政策体系、标准化技术支撑体系和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工作体系等五个体系建设,推动标准化战略深入实施。在标准化架构体系方面,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建立完善先进标准体系;在标准化实施的职能体系方面,要理清政府与企业边界,履行好标准制定、发布、实施和监管等四个主要职能;在标准化职能落实的政策体系方面,要研究制定对标准化工作给予支持的政策措施;在标准化技术支撑体系方面,要充分发挥国家级质检中心等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和标准化技术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在构建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工作体系方面,要利用省、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联席会议平台,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服务企业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
标准化舞台十分广阔,标准化事业有如朝阳!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标准化工作,减少损耗,增加收益,提高效率,为推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